外語系的未來在哪?
這些聽起來挺令我悲傷的,因為選擇太少。但要是我們把外語當成工具,那麼選擇可就多了無限。
這些聽起來挺令我悲傷的,因為選擇太少。但要是我們把外語當成工具,那麼選擇可就多了無限。
我給的答案是—將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變成習慣。
找老師上課有用嗎?如果沒有把此語言變成習慣,那麼就太過被動,這情況下和老師上課的作用並不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都是外語系畢業的同學對此外語的掌握依然不夠的原因。
要夠主動、要去喜歡它、要去接受它,與它共存,那麼你|妳的語文能力要不強都難。
狀語(副詞)
一樣的副詞放在在句首或句中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感覺:
2014年九月底,我剛到德國的時候覺得一切都好新奇,覺得人生到達另一個里程碑,一切都妥妥的!殊不知,難堪的現實正等著我呢。可能是自身島民見識不廣,就如剛出牆的牆內人,或是更貼切點,像個鄉巴佬。在這裡生活充滿了無數的衝擊。
在我休學來德國前,我一直以為德國人就是大家說的那樣,守時、勤奮又冷漠。
德國人守時你/妳一定常聽說。很可惜這不是真的。我來德國八年,沒有遇過一個守時的德國人,除非是和公務機關、診所之類比較一板一眼的場合有約,要不然沒有人準時到過。他們對於已經約好時間的看得輕鬆,不覺得約的那時間就是一定要那時間。如果遲到了,他們不會也不會覺得怎麼樣,反正遲到一定有原因,沒關係,人來了就好。
可是我是個非常討厭真的非常非常討厭遲到的人。所以,當我發現德國人對於守時的觀念和我在台灣聽說的、和我認為的完全不同的時候,感覺自己被騙了八輩子似地。
德國可謂是個好山好水好美麗之地!不過對我這在台灣人來人往,到處都是車流的大城市長大,童年只有電視電腦和網路遊戲的科技冷漠兒童來說,德國並不是什麼有趣的地方。
德文文法嚴謹,什麼時後放逗點也有規定喔!但規定很簡單,只要記得,然後常用習慣就好了!
談到「喜歡」,大家是不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mögen」這動詞?
有「加油」的意思,祝福別人成功的德文「jdm. die Daumen drücken」(直譯:為某人壓住*自己的*大拇指)
飽餐一頓後的「嗝」和突然打個不停的「嗝」,在中文上我們都說「打嗝」。但在德文中,這兩種打嗝的說法可不一樣。
飽餐一頓後的那種打嗝,德文是「rülpsen」或是「aufstoßen」。
我最常聽到的是「rülpsen」這個字。那麼我們用這個字造個句吧:「Hast du grade gerülpst?」(你剛才打嗝了?/剛才是你打嗝了?)
穿外套、衣服、褲子、襪子、鞋子、內褲內衣等等的「穿」德文是什麼?—「anziehen」、「sich anziehen」
- Ich muss mich schnell anziehen. 我得快點穿衣服。
- Er zieht sich noch einen Pulli an, dann macht er los. 他穿好毛衣後就會走了。
「教」的德文你們覺得是什麼?Unterrichten? Unterricht geben? 這些都沒錯,但不能用在當要表示有教養意思的時候。
教養 = erziehen | 教養的名詞 = Erziehung, die
那麼教養小孩的人怎麼說?—Erziehungsperson, die
今天是我可愛的大女兒三歲生日,我們來聊聊關於生日的德文。
生日的德文很基本就是Geburtstag。
「生日快樂」怎麼說?
這次我們來聊聊蛋糕的德文。蛋糕的德文有兩個字「Torte」跟「Kuchen」,這兩者的差異在哪,你有觀察過嗎?
Torte 和 Kuchen 的差別就是高矮和堆疊程度。
像很多人都愛吃的草莓奶油蛋糕就是屬於Torte,而蘋果肉桂蛋糕就是屬於Kuchen。
三月一日是德國的狂歡節Fasching,在這天不少人都會給自己變裝,有些人是扮可怕的角色,有些則是甜美可愛,這其實很像萬聖節。只是在狂歡節的時候孩子不會去要糖果,還有萬聖節並不是德國傳統的節日,是外來的。
到了狂歡節要變裝,那麼你|妳知道「變裝」的德文怎麼說嗎?